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

張大春批文化創意產業之我思

張大春批文化創意產業之我思

到底有沒有文化創意產業這個“產業”

由名詞解釋來看,這個是有關“文化創意”的“產業”,文化創意是台灣及中國特有的名詞,因為國外就只講文化產業,或是創意產業,但是中國及台灣都很有默契得將“創意產業”前面加上一個“文化”,主要著眼於中華民族深厚的”文化“基底,所以硬是在國外以”創作或設計“為主的產業前加上一個”文化“,變成文化人覺得被侵犯了,被”商業“化了,被”污染“了,而創意工作者,有時也覺得非得背上沈重的文化包袱。

由生化演進的角度來看,任何被逼到角落的生物都會找到自已的出路,不然就是滅絕,所以本能地都會走以前不一樣的路,發展自已可以生存下去的道路,這種找出路的方式,可以說是不得以而為的方式;放大來看,個人、產業、國家都可能面對同樣的絕境,而想要在高度競爭的壓力下,想要活下去,就是不斷的”創新“,創新是一個動詞,是指不同以往的生產方式,不同結構,不同執行方式,不同組合方式,不同的獲利模式,不同的......,其目的當然就是在高度競爭的環境裡,找到自已的利基,找到”短暫的成功模式“。

文化,自古以來就不是用來賺錢的,文化工作者追求的會是創作,於文學、繪畫、藝術上的無形成就,終其一身或許為的是個人生命的最大實踐,而不是有形的商業價值,因為,他們希望的厚實文化,影響人心,留名歴史,錢多當然好,但是自詡文化人絕對不會把俗氣的賺大錢,認為是成功模式或典範。如果也把生物演化的角度拿來看,文化創作者的競爭,也需要”創新“的過程,只是創新的目的不是賺錢,而是為了個人及全體的”文化資產“。所以這個”文化創意產“一詞,確實不那麼好,二種產業似乎也是目標不同,目標不同只能同床異夢,各自表述。

政府為何推動文化創意產業
如前所述,因為國家機器現在的首要目的是讓大家富足,最好又能兼顧文化厚實,於是神來一筆地把二個東西加在一起,於是把推動產業的經濟部及文建會合組起來,希望能如此一兼二顧,讓以創意,創新,創業的內涵推動到所有的產業裡。這個大的方向,立意良善,也是政府機器能變出的最大把戲。然而,就像任何其他的東西一樣,大家都有自已的涵構,自然就會由自已的角度來解釋,有的當然是混水摸魚,有的也是搞不清楚方向,有的則是舉步維艱。但是,總體來看,政府的出發點是良善的,是好的,是有目標的,只是這個目標是否真得只能用數字來看,只能用GDP來衡量是有待商確。

學校設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
學校應該是不論經濟成效的教育單位,但是在目前的高競爭的環境,生源愈來愈少,想要招生,尤其要招好的學生,確實困難;要想有好學生,學校就必須在客觀條件上優於他校,譬如以往的得獎記錄、校友的成就、知名的老師、很好的硬體設備、有特色的教學內容.....,所以有新的發展趨勢,大家都設了一個這樣一個中心,不設就遜了。再來教育部又有政策性的補助及推動,在搶資源的競爭年代,能搶到公家的資源當然也是老師的重要服務績效,不設也遜了。而有些學校為了解決生源不足而師源過多的問題,設一個學程可以多消化老師的鐘點,又可能可以多收一點學生的鐘點費,也不無小補。所以學校設立一個中心,無不是想多一點學校的競爭力,多一點經費,多一點產學合作機會。

學程的教學內容
如果以厚實學生的人文素養為目的,個人覺得應該放在通識課程中,讓學生厚實文化涵養,提昇閱讀能力,藝術賞析能力等。而這個新的學程,應該以教導學生”創意、創新及創業“為主,讓學生創意思考的廣度及深度能被適當提昇,也能理解創新的模式,理解市場的運作模式及如何創新,最後透過一點創業的訓練,讓他們以後能夠能實踐他們的夢想。想要在這個學程裡厚實學生的人文素養,不是學程的目標,也不是學生修課的原因。

成功的定義
不論是個人、產業及國家,甚至是文化及創意產業對成功的定義自然不同;學校邀請創業成功人士客座演講,目的當然也是多個,讓學生有機會接觸這些人,解讀他們的成功經驗;這其中,自然有的人知道如何講,也有人不擅長引導學生,而以表演自已為主,但是這就像老和尚在講經一樣,他講了一百次相同的心經,可能每個字都一樣,可是老和尚的境界已經不同,而聽的人如果每次也都只能文字象上用力,自然地覺得老和尚怎麼每次講得都一樣。而一個好的業師,有時勝過老師一整學期的課程。所以邀請業師來演講本身沒錯,如果發生問題,有可能是老師沒選擇適當的業師,有可能業師不知如何引導,也有可能學生尚未悟道,並不是”邀請業師“有錯,以偏蓋全不宜。

讓文化與三創分開
這二個東西其實不同,目的不同,論述不同,定義不同,如果用孔恩的講法,就是不同的範式,不同範式就會有不同的標準,不同的喜好,不同的關注重點,全盤抺煞別人的努力或成果只是顯示自已的不足。張大春先生在批評“狗屁..."時,個人覺得其所指確實有理,但是卻也看不到另一個面向,或整個事情的涵構,該改的,該反思的確實都該做,但是並不是把這個名字拿掉就能解決問題,而是正本清源,讓文化歸文化,讓三創歸三創。